好大夫教育
学习中心

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

发布时间:2020-05-09 11:49:17

    许多要进行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生每天不停的复习,希望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,本文内容为“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”,希望对即将要考试的考生们有所帮助。
   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
    六淫属阳邪;饮食居处、情志失调等属阴邪。
    风邪、暑邪、火(热)邪属阳;寒邪、湿邪属阴。“阴胜则阳病,阳胜则阴病,阳胜则热,阴胜则寒”,“阳虚则寒,阴虚则热”。
   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
    1.用于诊断
    色泽鲜明者属阳,晦暗者属阴;脉浮、数、洪、滑等属阳,沉、迟、细、涩等属阴。
    阴阳是“八纲辨证”的总纲,阳证可概括热证、实证、表证,阴证可概括寒证、虚证、里证。
    2.用于治疗
    (1)确定治疗原则
    凡阴胜的实寒证,用“寒者热之”的治则;阳胜的实热证,用“热者寒之”的治则。
    凡阴虚(虚热证)宜用补阴。“阳病治阴”、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;
    阳虚(虚寒证)宜用补阳。“阴病治阳”、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。
    (2)药物性能
    药性有寒、热、温、凉“四气”。其中寒、凉属阴,能减轻或消除热证;热、温属阳,能减轻或消除寒证。
    药味主要有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“五味”,还有淡味。其中辛、甘、淡属阳;酸、苦、咸属阴。
   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。升浮之药属阳,沉降之药属阴。
    指导疾病的治疗
    1.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
    运用五行母子相及与相乘、相侮关系来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。临床上除针对病脏进行治疗外,还应注意其可能被传及的脏腑,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,控制其传变。
    “见肝之病,则知肝当传之于脾,故先实其脾气”。
    2.确定治疗原则
    根据相生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,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”。补母,即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,如肝虚补肾。泻子,则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,如肝实泻心。
   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,可以概括为抑强和扶弱,即泻其克者之强,补其被克者之弱。
    3.制订治疗方法
    药物疗法方面,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,常用的有滋水涵木、益火补土、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。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,常用的有抑木扶土、培土制水、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。
  推荐阅读:
  主治医师证会过期吗?过期了怎么办
  主治医师证领取地点是哪里?
  以上就是“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”的相关内容,更多医学资讯,考试资料关注好大夫教育网校。扫码下载好大夫医考app免费直播课、海量题库随时随地听课刷题!
好大夫医考

Copyright @ 2023,HAO DAI FU Education.河南好大夫教育集团有限公司